心娘的事情告一段落,许家的日子回归了正轨,开始忙碌着过年的诸般事宜。
自汉武帝定“太初历”始,正月初一成为新年之首。
此时过年气息不似现代淡薄,而是十分浓厚,从进入腊月开始,不拘贫门小户还是富商高官之家都开始用肉腌制腊味。
许玥发现,家中虽起了火堆,却并未采买多少肉鱼。
“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听乖孙不解,许地主忙出言解释,一脸自豪的道
“我们这般的地主之家,中秋、过年时候佃户都要送来鸡鸭或者猪肉、鱼肉,作为感谢。”
“家里这么多田地,租田的佃户十里八乡都有,一人只需送一点,积累起来也很不少了,哪里要我们自己去买?”
所以,佃户租了地主的田,不仅要付出一年三四成的收成,还要给地主上供肉?
如今是太平盛世,肉不贵。
一斤猪肉要十八文,羊肉二十八文一斤,鸡一只七十文。
可也是一年两次的额外支出。
这时,许地主一脸得意的补充了一句话
“看遍整个丹阳县,没有比我们许家更和善的地主了,中秋那次的礼不要他们的,只要过年送一次礼,而且一年收成比旁人不知多了多少……”
说起自己热衷的地主事业,许地主那叫一个滔滔不绝,眉飞色舞。
许玥含笑听着,没有打断,反而十分捧场,时不时接一两句,激发许地主的谈兴。
外头陆陆续续来了佃户。
手里或捧着一刀上好的五花肉,或捉着一只鸡或鸭。
还有更阔气的提着羊肉,走路的时候下巴都往上抬。
脸上的表情没有一丝勉强,互相之间打招呼时,还要比一比自己带的东西。
送了肉,佃户们一一上前和许地主打招呼。
许地主态度和善的和他们说话,随便来一个佃户,他都能叫出名字,知道佃户今年的收成,还有家中情况。
地主和佃户之间,联系十分紧密。
了如指掌。
望着眼前的景象,许玥第一个想到了这个词语,这个地主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好的,一样有好有坏。
等走了一波人,许地主接过许玥递过来的一杯茶,喝了一大口,然后惬意的呼出一口气。
擦了擦额角的汗水,高兴的道
“外村那个张貔貅还想挖我的佃户,做他的白日梦去,这些佃户可都是最好的种田好手,我能被他下了手?”
“依我看,爷爷在这上面也是个状元之才了。”
许玥笑道
“旁人如何能比?”
“玥哥儿你过誉了,啥状元不状元的,我就是个弄田的。”
这一句话,许地主就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了,嘴上谦虚,脸上的笑掩都掩不住,皱纹越发深了。
还拽了文绉绉的话。
……
腊味终于全部熏好了的时候,腊八节也都到了,许家做的腊八粥与周围的不同。
不仅有莲子、芡实、绿豆、小米、黄米、红豆、大豆、红枣等寻常熬粥食材。
还格外加了葡萄干、松子仁、榛子、瓜子仁等干果。
洗干净取了果仁儿,等粥熬的,差不多了,撒在表面上,过一会儿出锅。
白生生的果仁在粥面上,又好吃又好看。
腊八粥要分送各家,谓之“散福”,所以各家都是由主母亲自制作的,也有展示自家手艺的意思在。
许家这个腊八粥的方子与周围不同,正是许玥的生母,吴氏从娘家带来的,第一次分送,就大受好评。
于是,一年年过去。
斯人已逝,腊八粥还是那个味道。
许家分送腊八粥给亲朋好友,作为出嫁之女,元娘那边不仅送了粥,还有一份熏的极好的腊肉。
赵夫人见了,不由和心腹感叹
“儿媳的命好啊,娘家如此疼爱有加。”
心腹不解,只是一些腊味而已,又不算值钱。
赵夫人笑道
“你懂什么,东西不值什么,但越平常的东西越能见真心,娘家熏了腊肉都惦记着出嫁女,如何不算疼爱?”
她现在最庆幸的事情,就是为儿子娶了元娘这个媳妇。
竟是无一处不好。
赵夫人为人虽精明了一些,却拉得下面子,从不干占了便宜还卖乖的蠢人事。
一贯乐于见到元娘亲近许家,对儿媳也是颇有体贴之处,婆媳相处十分和睦。
最明智的是,她不往儿子房内塞人,还十分抵制有人勾引赵双城。
甚至还放话出去
“除了正经儿媳妇,其他不管什么阿猫阿狗她都不认。”
元娘自然十分感动敬慕。
私底下,赵夫人和丈夫说起此事,只冷静分析道
“城哥儿正是要专心科
第125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